close

2010.09.21 追殺冤大頭! 殺很大的布拉格皇宮區

DSCN0006拷貝.jpg 

先介紹一下今天的行程,由舊城廣場(A點)開始:

查理士大橋(上橋)皇宮區(B點)華倫斯坦花園(C點)佩特辛公園(F點)國家劇院(I點)跳舞的房子(J點)

今天體力消耗頗重(一直爬山走路),而且行程太趕,很多地方都沒辦法好好參觀,建議至少要抽掉跳舞的房子。若想要好好參觀整個皇宮區,最多再加個華倫斯坦花園就差不多了。

另外,由於查理士大橋最後一天還會去爬塔,所以這裡先跳過,之後再統一介紹,下面除了粉紅線全程步行,就算是粉紅線撘電車也常站著...

未命名 -5拷貝.jpg

今天也是全力奔馳的一天!

DSCF8402拷貝.jpg

 

紅圈部分是皇宮區,粉紅圈是華倫斯坦花園。皇宮區是金氏世界紀錄中最大的城堡建築群,包含了聖維特大教堂舊皇宮聖喬治教堂聖喬治修道院-國家美術館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黃金巷附達利波塔布拉格城堡圖片畫廊火藥塔等點,多到爆炸。華倫斯坦花園因為現為議員辦公處,據說週末才會開放宮殿部分(參觀時未逢假日,無法證實)。

如果不想用走的到皇宮,也可以搭22號電車到Prazsky hard站下車。

未命名 -1拷貝.jpg

注意進皇宮前,請記得帶足夠的補給,裡面東西貴珊珊,小心被殺到吐血...d33561e9.gif

吐血實例左邊那罐在皇宮區買的600cc礦泉水,75KC (約NT130.5),是本次冤大頭第一名,讓我們恭喜費小姐(拍手)ALBERT超市一罐才8KC吧?,右邊那罐是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買的,3€ (約NT123),順便一提,苦主L小姐買完才發現咖啡是2€...,另外我在DAY4 KV買的髮圈(110KC)也有上榜...1_ (12).gif

DSCN1423拷貝.jpg DSCN1416拷貝.jpg

 

從伏爾泰瓦河(Vltava River)上的查理士大橋(Charles Bridge)下來後,往前一小段右手邊就有一間I,若不清楚路線可以進去詢問,只是他不會太早開...

快7點時路過,還沒開看起來黑摸摸,有點嚇人,之後有進去過,頗正常的

DSCN0946拷貝.jpg 

繼續前進,途中發現的小天橋,外觀花紋細膩,裡面可以看到一座小鐘,不知是否會響?

DSCN0954拷貝.jpg

DSCN0957拷貝.jpg 

途中發現的小鐵門,推測是水錶之類的,外表是布拉格的徽章,跟水溝蓋一樣喔~

DSCN0952拷貝.jpg

DSCN3685拷貝.jpg

繼續前進,來到漫漫長梯前(地圖紅色A點),展現昨晚貼了6片休足時間的實力,開始爬吧! (休足時間...真的有用,但沒貼到的部分就沒用...=..=)

DSCN0961拷貝.jpg

早晨太陽才剛升起,風是涼的,光是暖的,沿著綠意拾級而上,布拉格低順地伏撲在我們跟前。(裝文藝,換個風格)

DSCN0966拷貝.jpg

DSCN0969拷貝.jpg

皇宮的大門佇立著肅殺的雕像,警告著來客,鄙棄一切不實與妄念,進入此門,竊國者將無所遁形,叛國者將跪伏受裁!(風格結束。因為太麻煩了...)

又來啦~亂暴力一把的神話雕像,而且跟1分鐘之屋一樣都拿棒球棍我想是二哥教的,現在皇宮也兼總統府。

DSCN0972拷貝.jpg

皇宮大門外的廣場雕像是捷克首位總統托馬斯 · 加里格 · 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que Masary),你可看到雕像腳下的縮寫TGM。1918年赴美國,發表獨立,脫離奧匈帝國,宣布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並於該年當選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就任總統十八年囧,不過挺受愛戴的。

DSCN0974拷貝.jpg 

皇宮大門後方的馬堤亞斯門(Matyas Gate)
當時的捷克(波西米亞)附庸在強權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之下(是的,奧地利曾強到爆炸),所以城門上列了9個盾徽代表當時治下的9大區域,波西米亞則是左邊數來第4個雙尾獅盾徽,你也可以在捷克幣上發現他的蹤跡

DSCN0977拷貝.jpg 

DSCN0977拷貝1.jpg 

不知道在跩啥的雕像

DSCN0979拷貝.jpg

第二庭院中的鐵花鳥籠,裡面其實是水井喔~

DSCN0988拷貝.jpg

上圖後方的聖十字教堂(the Chapel of the Holy Cross)
DSCF0785拷貝.jpg 

第三庭院的廁所,5KC(良心投錢箱),等級,本次行程排名第二 (啥?問我的良心? 當然跟你差不多囉~)

DSCN0999拷貝.jpg 

 

 

皇宮區的門票可以連兩天分批使用(購買日與隔日),我們是買完整行程,若時間不夠者,買精華行程即可,因為我們也沒看完...=3= 
另外,建議從"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聖維特大教堂開始,前者簡介整個皇宮的歷史,包含聖維特大教堂的分批建設史,會比較有概念(英文捷克語苦手就沒差了);後者開門十分鐘就會有數不完的死觀光客...

不過整體而言,這裡是必經之處,等級,而且最好是早點出發,多安排些時間,才能好好享受整個皇宮區~

門票景點分述如下:
未命名 -1拷貝.jpg

完整行程(long tour) 350KC

.舊皇宮 (Old Royal Palace)

."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 (permanent exhibition "The Story of Prague Castle")

.聖喬治教堂 (St. George's Basilica)

Ⅳ.聖喬治修道院-國家美術館 (Convent of St. George - National Gallery)、

Ⅴ.黃金巷附達利波塔 (Golden Lane with Daliborka Tower)(整修中,以羅森堡宮取代,預計維修一年)

Ⅵ.布拉格城堡圖片畫廊 (Prague Castle Picture Gallery)、(原為馬廄,沒看)

Ⅶ.火藥塔 (Powder Tower)(很虛,沒必要,跟舊城區火藥塔完全不能比,跟西門町總統戲院1F一樣)

Ⅸ.羅森堡宮(Rosenberg Palace) (2010.04取代黃金巷的景點)


菁華行程(short tour) 250KC

.舊皇宮 (Old Royal Palace)

."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 (permanent exhibition "The Story of Prague Castle")

.聖喬治教堂 (St. George's Basilica)

Ⅴ.黃金巷附達利波塔 (Golden Lane with Daliborka Tower)

Ⅸ.羅森堡宮(Rosenberg Palace) 

自選行程

."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 (permanent exhibition "The Story of Prague Castle") 140KC

Ⅵ.布拉格城堡圖片畫廊 (Prague Castle Picture Gallery) 150KC

Ⅶ.火藥塔 (Powder Tower) 70KC  (很虛)

照相卷 50KC (工作人員會查票)


其他

Ⅷ.聖維特大教堂 (St. Vitus Cathedral)(教堂後方開放免費,但想看完整有買票才能進教堂前方)

1.騎術學校 (Riding School of Prague Castle)

2.皇家馬廄 (Imperial Stables)

3.安妮女王的夏宮/皇家頤和園 (Royal Summer Palace of Queen Anne)

4.The Theresian Wing of the Old Royal Palace

5.聖瓦茲拉夫葡萄園 (St. Wenceslas vineyard)

DSCN1000拷貝.jpg

 

布拉格皇宮區的歷史簡介 嫌煩可以跳過去...雖然我查了很久...

布拉格皇宮最早可追溯至9世紀,當時是由王子Borivoj建立,10世紀前半陸陸續續修建了要塞與防禦工程,以及第一座教堂聖母教堂(the church of Our Lady)、聖喬治教堂(後來被燒掉重建了)、聖維特教堂(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與長方形教堂部分),文獻資料圖上看起來空空蕩蕩的...。

14世紀中期,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後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 此時布拉格城堡首次成為帝國統治者的所在地。並進行一系列的皇宮重建和加強防禦工事,以及查理士大橋、堤恩教堂(Tyn church)、諸聖教堂(Church of All Saints)。聖維特教堂也以法國教堂為範本加入哥徳式建築風格。但是傳到他兒子瓦茨拉夫四世,隨即爆發了胡斯戰爭,接下來的數十年間,布拉格皇宮成了試膽大會的好去處沒人的廢墟。

 1483年亞蓋隆王朝時期,當時統治波西米亞的弗拉迪斯拉夫(Vladislav Jagiello)聘請Benedikt Ried重新建設布拉格皇宮,並新增了許多建築,例如北側的火藥塔白塔達利波塔。而舊皇宮宏偉大氣弗拉迪斯拉夫大廳(Vladislav Hall)也在當時落成,成為當代最大的拱形大廳。舊皇宮的大窗戶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註1)在波西米亞具體實現的首例

亞蓋隆王朝結束後來到哈布斯堡的統治時期(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依照當時主流大量加入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如皇家花園(Royal Garden)內的球廳(Ball Room 後改為皇家馬廄)、安妮女王的夏宮等,聖維特大教堂也再次進行修整,舊皇宮的西側則沿著南城牆進行擴建。

16世紀下半,統治者魯道夫二世(Rudolf II)由維也納遷往布拉格,並興建了北翼宮殿,即今日的西班牙大廳(非常態展示,收為國家宴客所用,一年只在五月初向公眾開放一次)用來容納他寶貴的藝術和科學收藏,大多數收藏於三十年戰爭瑞典入侵時散佚,今日部分收藏於布拉格城堡圖片畫廊展出。

隨後在1618年,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時期爆發了第二次拋出窗事件三十年戰爭開始,布拉格皇宮再度被破壞。18世紀下半,瑪麗亞 泰蕾莎時期(Maria Theresia),布拉格皇宮經歷最後一次大規模重建,然而當時哈布斯家族的統治中心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布拉格只是一個屬地而已,只有在舉行加冕式時才會熱鬧起來,布拉格皇宮色...

1845年,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費迪南五在退位後,與妻子選擇了布拉格皇宮隱居,此時重建了位在第二庭院聖十字教堂,聖維特大教堂也在此時做最後一步的興建(1929年完成)。

1918年,WWI結束,布拉格皇宮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府所在,1920年,建築師Josip Plecnik進行必要的調整變動。

詳細的建築分類可參考這裡皇宮區的建築分類

.粉紅色的舊皇宮 (Old Royal Palace) 

DSCF8530拷貝.jpg 

舊皇宮可分為3層,大多數的房間在公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分是後來重建的遺跡,入口一進去就是寬廣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廳(Vladislav Hall),建於1486~1502年,深62公尺、寬16公尺、高13公尺,此廳位於舊皇宮第二層,用於舉辦宴會、會議、加冕典禮,中世紀中歐國家中最大的大廳,天氣不佳時也被拿來進行騎士長槍競技賽,因此大廳也連著一條可容騎士騎馬通過的騎士階梯(Rider's Staircase),可通往南花園首屆捷克總統選舉也是在此舉行。

DSCN1021拷貝.jpg

這裡曾經發生一件影響了歐洲深遠的事,1618年,接手波西米亞王位的斐迪南二世由於其強硬的反對新教政策,不滿的新教貴族把他委派的2位使者+1名書記給丟出了窗外(不過那時的都是些髒小孩衛生條件不佳,所以他們掉到垃圾堆上沒死...),隨後便爆發了三十年戰爭(新教和舊教之爭)。

DSCN1028拷貝.jpg 

聖瓦茲拉夫冠(St. Wenceslas Crown)、皇家寶珠(Royal Apple)、皇家權杖(Royal Sceptre)...的複製品

據說放在聖維特大教堂,有七道鎖,七把鑰匙,各由七名不同的持有人保管。

DSCN1025拷貝.jpg

東側的諸聖禮拜堂(All Saints' Chapel)
DSCF8542拷貝.jpg

議會大廳(Old Diet),就在維拉迪斯拉夫大廳旁,逆光的主位,可以輕鬆裝神弄鬼增加神聖光輝環繞的超凡氣宇(君權神授),也讓其他議事貴族官員難以直視不利發言(心機重)。

DSCF8560拷貝.jpg

話說捷克人真的很愛亂塗鴉,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有塗鴉,更糟的是技術都很差都很難看。這是在舊皇宮某走道發現的,不知道為何沒修復掉,還是這也是古蹟? 證明捷克人從祖先開始手就很"簡"?

DSCF8568拷貝.jpg
樓上某房間的書架,我說,看起來是挺節省空間的,但要是拿書的時候剛好有人開門進來怎麼辦?  

DSCF8533拷貝.jpg


."布拉格城堡的故事"常設展覽 (permanent exhibition "The Story of Prague Castle")

入口處,除了我上述的那些布拉格城堡歷史介紹外,還搭配一些遺跡古物、當時的服裝、圖騰花樣、主教披風、祭祀用品、歷代皇宮、聖維特大教堂的建築史等,甚至還有一個挖開的地下室遺跡,而且還有簡介,我們看了一小時,而且還是怕時間不夠加速看完的,個人覺得優於畫廊,可以的話,我想摸個2小時。

DSCN1017拷貝.jpg

.聖喬治教堂 (St. George's Basilica) & 

Ⅳ.聖喬治修道院-國家美術館 (Convent of St. George - National Gallery)

話說我們好像漏掉聖喬治系列了...完全沒有印象也沒有照片,聖喬治修道院-國家美術館...因為畫廊都無法拍照,印象很薄弱,我只記得幾張印象較深的畫作,但是不是在這看的我沒印象了...所以大概是下面這幾張吧吧吧...tk_13.gif 就醬,你再怎麼搖我我也想不起來的...tk_34.gif(你說啊你~你說啊~!)

聖喬治教堂由聖瓦茲拉夫建於十世紀,十二世紀被火焚燬後重建為羅馬式建築,之後又數度擴建整修,為布拉格第二古老的教堂,更是當地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內部),不過因為多次破壞與重建,其正面是17世紀增建的巴洛克式門面。教堂後方的禮拜堂葬著捷克的第一個基督教殉道者聖盧德米拉(Ludmila)。另外,每逢春季期間,會舉行室內演奏會。

右邊那棟是聖喬治女修道院,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於973年由波列斯拉夫二世(Boleslav)興建,他的姐姐姆拉達(Mlada)修道院本篤教會首任女院長。現改建為國家藝廊,內收藏許多14~17世紀時捷克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等不同時期的作品。

DSCF8578拷貝.jpg 

前方三角楣是聖喬治屠龍浮雕,左右兩邊的雕像分別是波列斯拉夫二世與姆拉達。後方兩個白塔建於12世紀,狹窄的北塔被稱為夏娃和另一個較大的南塔稱為亞當(好無聊啊...跟一分鐘之屋有得比)。

DSCF8573拷貝.jpg  

聖喬治修道院的中庭(大概),進去參觀畫作前須寄放背包。

DSCN1040拷貝.jpg   

 

Ⅴ.黃金巷附達利波塔 (Golden Lane with Daliborka Tower)

整修中,用羅森保宮取代,整體票價不變。

Ⅵ.布拉格城堡圖片畫廊 (Prague Castle Picture Gallery)

在第二庭院,原為馬廄,最近改為畫廊,展出16世紀魯道夫二世(Rudolf II)的收藏,因為沒時間又懶得走回去所以沒看。

Ⅶ.火藥塔 (Powder Tower)

很虛,跟舊城區火藥塔完全不能比,展出一些衛兵的制服槍械跟一些軍事戰爭相關照片,除非你跟下面這位一樣是軍服控,否則到西門町總統戲院1F看就行了...tk_07.gif

DSCN1053拷貝1.jpg

DSCN1048拷貝.jpg 

 

Ⅸ.羅森堡宮(Rosenberg Palace) 

2010.04新展出的羅森堡宮,用來取代維修中的黃金巷,主題是單身貴族女子的日常起居,與聖三一教堂(the Holy Trinity and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Virgin Mary)。另外,我們在這裡遭到工作人員查(照相)票,當時我們四個人投機輪流用一張照相票(毆),幸好當時我關機了安全過關記得同時只能出現一台相機乖乖買票才是好孩子啊~

注意到了嗎? 下圖全是畫的喔~ 包括旁邊的裝飾柱喔~

DSCF8614拷貝.jpgDSCF8609拷貝.jpg

注意牆上那幅畫,房子裡的人跟屋旁的水車都是挖空的機關喔~

DSCF8620拷貝.jpg

DSCF8621拷貝.jpg 

 

Ⅷ.聖維特大教堂 (St. Vitus Cathedral)

全名是聖維特、聖溫塞斯拉斯和聖阿達爾貝特主教座堂(St. Vitus, St. Wenceslas and St. Adalbert Cathedral),因為講完就斷氣了,所以簡稱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最早由聖瓦茨拉夫一世建於925年,當時只是一座羅馬式圓形建築,一小咪咪的。1060年,布拉格教區成立,斯皮季赫涅夫二世擴建了長方形三長殿和兩個尖塔,成為一巴西利卡(basilica)教堂(長方形,且一端有凸出之半圓)

1344年,布拉格教區由主教升級為大主教,查理四世邀請來自法國的建築師馬蒂亞斯·阿拉斯(Matthias of Arras),馬蒂亞斯過世後由年僅23歲的彼得·帕爾萊勒(Peter Parler)接手,然而彼得被查理四世使喚的團團轉重用,除了聖維特教堂還要蓋查理大橋跟其他波西米亞各地的教堂,像聖芭芭拉教堂(St. Barbara's Cathedral)(DAY3)也是,所以他也沒蓋完就掛了,之後由他的弟子接手而聖維特大教堂的歌德風雛型在此時大致底定

15世紀初,胡斯戰爭爆發,教堂被胡斯派教徒砸場,1541年的大火也進一步破壞,雖陸陸續續有增建修復(因而帶入部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但一直未予完成。

1844年,由神職人員Vaclav Pesina與新歌德派建築師約瑟夫(Josef Kranner)主導,一個修復完成聖維特主教座堂的聯盟成立(Union for Completion of the Cathedral of St Vitus in Prague),他們去除不必要的的巴洛克裝飾,恢復內部彼得·帕爾萊勒原來的哥德式風設計,並融入新歌德風。之後也是多人輪流接力,直到1929年,聖瓦茨拉夫逝世1000年時才完成,耗時85年,著名的墓夏之窗、玫瑰窗皆於此時期落成。持續近七百年的建築工程在此告一段落。

西側大門,中間是融入新歌德風的彩繪玻璃玫瑰窗,下方是青銅大門,兩邊的哥德式雙尖塔高達九十七公尺。

DSCN1163拷貝.jpg

用四張照片合成的全景圖,如果看起來有出現空間扭曲現象請別在意,也請不要投稿到靈異節目。基本上沒個超超超超超~廣角,一般小DC就只能拍一半啦~tk_35.gif

未命名 -1拷貝.jpg 

青銅大門佈滿浮雕裝飾,敘述耶穌受難宗教故事與聖瓦茲拉夫(St. Wenceslas)與布拉格首位主教聖阿德爾伯特(St. Adalbert)生平。

DSCF8488拷貝.jpg

教堂南側的金色大門

鐘樓約97公尺高,共287階,放遊客登塔(請確認購票),樓頂是18世紀建的巴洛克式圓頂,內有布拉格最大的鐘(18噸),據說鐘壞了布拉格就會有大災難,上次壞了幾週後布拉格就大淹水...搬一個回台灣好了。樓中間是金色之窗。右下角是14世紀玻璃砂(glass grits)拼貼畫威尼斯工匠所做

DSCN1010拷貝.jpg

牆上的主題是最後的審判大約使用了百萬顆玻璃沙與30多種色調。左邊是天使迎接復活者的甦醒;中間是一群聖人圍繞著基督,左右為首的是查理四世和他的妻子;右邊是大天使加百列與魔鬼,牽著一串罪人到地獄。

DSCN1012拷貝.jpg

金色之窗,真想拆回家裝,不過裝好當晚就又會被其他人拆回家裝吧?

DSCN1014拷貝.jpg

外牆上的石像鬼兼排水管,那水管卡在那跟吐舌頭一樣,讓人好想揍他...

DSCN1086拷貝.jpg

教堂後方,你可以看到歌德風的飛扶壁,可以跟DAY3-2的聖芭芭拉教堂比一下~

DSCN1042拷貝.jpg 

教堂內部環繞著雕飾華美的十八個禮拜堂,以及無數聖者、王公的棺櫝,所以走到一半我就嫌膩不想拍了。

進入內部,你會先訝異於教堂的挑高之深與它交錯綜橫的拱頂。

DSCF0827拷貝.jpg 

再來就是數不清的各式風格玻璃窗。

DSCN1142拷貝.jpg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彩繪玻璃花窗。

DSCN1152拷貝.jpg 

除了像DAY3-2聖芭芭拉教堂那種畫在玻璃上的花窗,也有是一塊塊玻璃鑲嵌上的。

DSCN1145拷貝.jpg  

有沒有像梵谷的印象畫?

File-VanGogh-starry_night_ballance1.jpg

DSCN1145拷貝2.jpg 

玫瑰花窗,由Frantisek Kysela設計於1925-27年,窗上還描繪著聖經創世紀故事。

DSCF8680拷貝.jpg

慕夏之窗,著名的捷克畫家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於19世紀裝飾中殿新窗戶。在布拉格也有他的博物館

DSCF8654拷貝.jpg 

 

地板上的骷髏頭雕飾磚,我覺得鼻子是愛心超可愛

DSCN1115拷貝.jpg

聖壇後方的聖約翰˙內波穆克(St. John Nepomuk)之棺,據說聖約翰˙內波穆克是瓦茨拉夫四世的王后的告解神師,當時瓦茨拉夫四世懷疑妻子不貞,因此要求聖約翰透露王后告解的秘密但被拒絕,火大的瓦茨拉夫四世便叫人割下他的舌頭,扔下查理大橋淹死,據說當晚有七顆星星從該點飛昇。封聖後為反誹謗與防洪的主保聖人。因此你也可以在查理大橋上看到他的雕像。

聖約翰之墓是在1930年,由建築師艾拉許(Fischer von Erlach)使用20噸純銀打造,裝飾極為華麗繁複。上方另有低垂厚重的暗紅色布幔,搞得跟四柱床一樣,左方還有一位天使捧著盤子,盤上就是他被割下的舌頭,不過我沒照到(毆) 。

DSCN1120拷貝.jpg

這塊磚我回來查了一下才知道是某主教的墓,當時我把他當作一塊裝飾磚踩過去...算了,反正前面一堆人都踩過去了。

DSCN1111拷貝.jpg

巴洛克時期新增的管風琴~

DSCN1134拷貝.jpg 

其他還有很多,可是再寫下去沒完沒了tk_42.gif,留給你們親自去探索體驗~(絕對不是我覺得煩了,想要快點解決這篇)。接著就純欣賞吧~

DSCF0831拷貝.jpg  DSCN1113拷貝.jpg   DSCN1136拷貝.jpg  DSCN1128拷貝.jpgDSCN1130拷貝.jpg

接下我們要從聖瓦茲拉夫葡萄園離開布拉格城堡,轉移陣地到城堡腳下的華倫斯坦宮(花園)~  終於可以換篇了...tk_13.gif

路上的黑塔(The Black Tower)

DSCN1068拷貝.jpg 

 

文藝復興風格入門要點

1.反對哥德式建築風格並回復古典風格:
主推圓形穹頂、半圓形的圓拱、水平的橫樑等。而哥德式風格的尖塔、尖拱、肋拱、飛扶壁等結構則被捨棄,此外也反對哥德式建築的高度無限提昇與過度採光,間接導致彩繪玻璃的沒落。

2. 講求比例、規律性、與對稱性:
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要結構設計元素,建築物的中心軸線兩側則是要求一致對稱性,寬度與間隔講求等距離與規律性,有其固定的比例關係;至於不規則的平面、銳角、或是鈍角則被棄用。

3.圓形穹頂的運用:
十二~十五世紀的哥德式建築追求無限高度提升,增加了結構上承重的限制,因此高聳的尖塔為建築物頂部的特色。而文藝復興時代以羅馬式的圓形穹頂為主流,以等長度十字為底,於十字交叉點上置一半球形的圓頂,有時會在穹頂上再建一座燈籠塔,以導入更多的光線進入內部。

4.嚴謹的柱式系統:
使用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子設計,如羅馬競技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道不滅 的頭像
    王道不滅

    密室台人事件簿

    王道不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